屋況糟中古屋、竟比同機能條件多賣5百萬!專家曝關鍵細節:裝潢小問題

同樣是買房,為什麼你少賺了近 500 萬?從兩間成交案,講透「抗性」與選房思維的真相
最近我處理了兩間相隔不到 10 天成交的案件,一間在「情定水蓮7」,一間在「西屯漢口知名社區」。
兩間物件條件類似,都是三房改二房、都有無限視野、都在中高樓層、都位在成熟機能區域。
但你知道嗎?兩間物件成交價整整差了 538 萬,背後的差異,就藏在兩個字:抗性。
先看數據──表面相似,實際懸殊:
情定水蓮7
成交時間:2025/6/15成交總價:1,488 萬
原始成本:594 萬(第一手屋主,持有時間 12 年)
價差利潤:894 萬
屋齡:12 年|十期新興重劃區
條件:三房改二房、坡道平面車位、視野開闊
備註:屋況非常差,需大整理
無明顯抗性
西屯漢口知名社區
成交時間:2025/6/24成交總價:950 萬
原始成本:545 萬(第二手屋主,持有時間一樣是 12 年)
價差利潤:405 萬
屋齡:28 年|成熟商圈(第四期)
條件:三房改二房、無限視野
抗性:頂樓、機上車位、單電梯、電梯直對自家大門、垃圾集中點需淋雨
優點:入門玄關、前後陽台
五大抗性重疊
為什麼「時間一樣、基地大小差不多」差距卻這麼大?很多人買房看的是 CP 值、單價、裝潢、車位位置,但真正的價格差,是市場不講感情的反應。
情定水蓮這間屋況比西屯差,甚至是「需要大整理」的等級,但它能賣到近 1500 萬,是因為它幾乎沒有抗性。
即便屋況不好,市場願意給它價值,因為它的位置、格局、車位、樓層都順眼,不踩雷。
反觀西屯漢口案,雖然地段成熟、生活機能好,但屋齡偏高+五項抗性疊加,讓市場認為:「這間房要處理的不只裝潢,還有未來居住的不便」,價格自然被壓下來。
抗性 是買房最容易忽略卻最致命的殺手
很多人買房只看「坪數多少、裝潢漂亮、單價便宜」,結果忽略了抗性:
頂樓 → 熱、漏水機率高電梯直對自家大門 → 民俗心理抗拒
機上車位 → 不便利、轉手難
單電梯多戶 → 等電梯時間長、生活體驗差
垃圾處理不便 → 生活舒適度直接打折
當你在屋內感覺不錯、談價也談得動,但忽略這些抗性,你以為買到便宜,實際上可能是將來要賣時「沒人要」。
真正高段位的買房:不是買最便宜,是買「未來最有價值的那一間」。
你以為撿便宜是賺,但我想告訴你的是:沒有抗性,才會有人為你的房子出好價。
尤其是在現在這個成交速度趨緩、買方理性回歸的市場,抗性越多、折價越多。你沒挑對房,不僅賣得慢,更是「少賺幾百萬起跳」。
而這正是我作為房仲,在每一次看屋前、簽約前、議價前,一定會與客戶再三確認的觀念。
◎本文內容已獲 房仲日常 謝濱展-阿濱 授權,原文出處於此;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。
▪打房效果有限?台灣人對房價仍是長線看漲 6成民眾認為半年後小漲近5%
▪想用「新青安」代書狂勸退…內行人也搖頭:限制真的太多
▪房屋買了沒自住轉賣就是炒房?房仲曝實況:自住的房子反而最難議價
▪0.6%仲介費是校正回歸?房仲曝實際情況:犧牲專業換低價、求快不求好
▪家庭消失中!設籍住宅平均僅2.95人:單身、兩人獨居成趨勢...但越小卻越貴
FB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