韓國打房「貸款砍到0%」台灣能學嗎?專家這麼說

韓國近年重手打房不斷,但房價愈打愈高,近日韓國政府再宣布更嚴厲打房政策,包括兩房以上買房不給貸款,貸款最長年限從40年降為30年、貸款購屋者需在6個月入住等,不少網友表示,「台灣可學一下嗎」。
對此,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表示,韓國下猛藥的打房政策,台灣不但不能學,反而應引以為鑑,房產政策不能窮到只剩「打房」,政府應提出治本的房產政策才是上策。
韓國政府新一波打房政策,包括房貸總額最高6億韓元(約新台幣1,400萬元)、兩間以上住宅的多屋族,貸款直接歸零,換屋族若購買第二間房,原有住宅必須在六個月內售出,否則新房貸將被取消,且三年內不得再申請。
另外貸款買屋,無論是否為首購族,都必須在購屋後六個月內實際入住,否則視為違規;首購貸款成數從80%下修至70%;房貸最長年限也從40年縮短為30年。
李同榮指出,2018-2021韓國總統主導25輪重拳打房,包括多房持有者最高課徵6%綜合不動產稅、多屋者購置印花稅調漲至12%、房屋持有1年內交易,課徵70%房產利得稅,房屋持有2年交易,課徵60%房產利得稅。
另外,特定高房價的區域實施限制貸款、賣房多加收10%的轉讓稅,若是兩房持有者加收20%、三房以上為30%。
李同榮表示,相較台灣,韓國政府打房的力道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。但依然無效,韓國首都地區房價創下15年以來最大漲幅,漲速還贏過新加坡、香港與倫敦。
他分析,近十年韓國房價不斷失控,問題就在於頻繁的「治標而不治本」的打房政策。
李同榮表示,韓國近十年房市可分四波,第一波2015-2017年:價溫和上漲,政策平穩,整體市場相對穩定。
第二波2018-2020年:房價開始加速上漲,韓國總統文在寅祭出25輪重拳打房,包括加稅與限貸的嚴厲打房政策,但適得其反,房價越打越高。
第三波2021-2022年:房價達到高峰,漲幅驚人,政策調控也更趨於嚴格,但房價仍然越打越高。
第四波2023-2024年:歷經2021至2022年一年半利率強升12碼,從歷史低點0.5%攀升至3.5%,市場開始抑制炒作資金,且因通膨與GDP下滑,導致2023房價開始下修。
到了2023年5月,韓國公寓、多戶型住宅等共同住宅的公示價格同比平均下降近20%,其中首爾跌幅最大,部分公寓價格短期下跌30%-40%,成交量更是暴跌70%以上。
李同榮說,當時台灣官學界很多人把韓國房價下修解讀為打房政策奏效,呼籲政府效法韓國,提出更嚴厲打房措施,但2023年韓國房價下修主因不是打房奏效,而是南韓央行2021年8月啟動緊縮升息循環,樓價才出現崩盤態勢。
他表示,事實上,韓國打房過劇,導致扭曲市場,不但交易量急凍,後遺症不斷,且因過去強勁升息12碼,影響到經濟大幅衰退,只好提前啟動降息與限貸寬鬆政策,結果導致房市死灰復燃,只好再次宣布更嚴厲的打房措施。
李同榮指出,韓國經驗顯示,無論任何國家,打房政策絕非治本的房產政策,反而會扭曲市場機制而適得其反。如何針對供需因素,找出房價高漲核心問題,對症下藥,讓自由市場能夠充分發揮其效率,才是關鍵。
他表示,要避免炒作行為讓少數人壟斷市場,導致買氣薄弱但成交價卻依然居高不下的情況,就得考慮到更廣的國土均衡開發、交通建設、社宅供應、產業發展等基礎建設,以及防止大眾非理性的預期心理等面向,房產政策不能窮到只剩「打房」,政府應提出治本的房產政策始為上策。
▪六都買氣差...買賣移轉數面臨「保衛戰」!專家估:房仲倒閉潮難以避免
▪現在是換房好時機!專家提點「別專注在賣價變差」:換屋要貼的錢變少
▪讓利連鎖效應?高雄傳有建案送裝潢+五機 專家:市場反轉、建商挑戰極大
▪七都漲幅放緩、趨於平盤...雲林花蓮跌0.1% 專家:等崩的只好祝長命百歲
▪好市多疑將進駐台南這1區 房仲看好後勢:基期仍低
FB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