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央社宅仍靠抽籤 民代民團籲改採評點制照顧最弱勢

新北市府近期受理三峽「國光二期」社宅申請,國家住都中心的三重「五谷好室A」亦同步釋出,吸引大批市民關注。不過,社宅分配機制卻呈現「中央抽籤、地方評點」的制度落差,引發民間團體與地方民代齊聲呼籲,中央應儘速跟進地方做法,改採「評點制」,讓真正需要幫助的弱勢戶能優先入住,不必靠籤運決定命運。
目前新北、台北、桃園等地社會住宅都已採行「優先戶評點制」,針對年齡、家庭狀況、社福身分等條件進行量化評分,總分排序後依序錄取。而中央主管的社宅雖保留40%以上戶數給弱勢,但仍一律以抽籤方式決定排序,讓不少民眾批評制度過於粗糙。
NGO團體OURs都市改革組織秘書長彭揚凱表示,社宅政策上路10年,規則理應隨著施行經驗持續優化。抽籤雖然簡便,但最不細膩,容易錯失「照顧最迫切對象」的政策初衷。他強調,地方多數已證明評點制度可行,雖非完美,卻能兼顧公平與效率,中央不應再固守抽籤機制。
彭揚凱指出,評點制下能細緻呈現個別差異,例如高齡長者、育有多名未成年子女、同時具低收入身分等條件均可累積加分。以新北市為例,75歲以上長者可加4分,三名以上未成年子女可加6分,越是弱勢中的弱勢,越能排在前端,有效落實資源傾斜。
彭進一步指出,國家住都中心雖已在租金計算上跟進地方,針對租戶收入分四級收費,試圖兼顧經濟條件差異,但在入住排序仍一律靠抽籤,不免產生「身分有保障,入住靠運氣」的荒謬現象。
面對這樣的「一市兩制」,地方民代也紛紛表達看法。新北市議員江怡臻指出,新北市的評點制度讓申請人可掌握自身資格與排序,有助制度透明,也更讓人信服。她直言,中央社宅採抽籤制,即使符合低收、中低收、身障等身分,也可能因籤運不佳,長期等不到入住機會,「這與政策照顧弱勢的初衷是背道而馳的。」
江怡臻呼籲,中央在北北基桃等高需求生活圈,應比照地方做法,針對弱勢戶導入評點制,建立一致且公平的制度架構,「制度一致性不僅有助民眾理解,也能減少行政誤解與爭議。」
新北市議員彭一書則表示,評點制度已證明能兼顧效率與公平,建議中央儘速仿效。他也指出,現行制度中若申請人同時具多項弱勢條件(如低收又育有未成年子女),市府可考慮額外加權,讓真正困境深重的民眾能獲最完整保護。
新北市城鄉發展局住宅發展科長江怡瑩指出,評點制度已行之有年,並持續細化。例如老人依年齡層級加分,65至75歲加2分、75歲以上加4分;育有兩名未成年子女加4分、三名以上則加6分。累積分數愈高者愈優先,僅遇同分再抽籤。一般戶則仍全面採抽籤。
江怡瑩強調,評點制度能呈現個人差異,排序結果更能反映真實處境,分數高者多為租屋困難的弱勢者,制度設計目的即在讓他們優先被照顧。
對此,國家住都中心回應表示,中央社宅依據內政部國土署政策,強調「公平、透明、兼顧多元」原則,已針對租金與戶數配比等持續優化,未來也會就實務反應持續滾動檢討。
住都中心指出,目前除保障優先戶比例達四成以上,另設婚育戶5%、睦鄰戶10%的比率,希望打造多元共融的社宅環境。不過,對於是否導入評點制度,尚未具體回應。
社宅資源有限,如何在公平與效率間取得平衡,考驗制度設計的細緻度。彭揚凱強調,租金分級、排序細緻化、配租制度一致化,才是未來社宅真正能落實社會正義的關鍵。他說:「社宅的價值,不只是在蓋房子,更是在決定誰能先住進去。」
▪房屋搜奇韓中日主動劃破房市泡沫 台灣還能撐多久?網:少子化才是關鍵
▪樣品屋不踩雷…玄關、採光、衣櫃全都要看!土地婆麗娜親授細節
▪預售案瘋傳退200萬?得勝老闆:建商主動砍價背後藏風險…買房族更該小心
▪買氣回溫?房仲曝619後3天成交5戶:讓利是關鍵、願意議價的剛需都接受
▪為何實價看不出下跌?專家揭「虛胖」真相 這兩縣市最嚴重
FB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