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人找個家/保德信總經理梅以德 買房抗通膨

買房實屬重大決定,保德信總經理梅以德分享,人生共有兩次買房經驗,購屋考量的面向涉及地點、價格、建商、住戶素質,而基於「買房抗通膨」等多方面因素,建議年輕人可以儘早開始規劃置產。
梅以德回憶,大約2005年前後,第一間房子選在鄰近迪化街及台北車站附近的天水路預售屋,是台北市房價相對便宜的區域。當年法規尚未如現在有較多規範,預售屋可以在未交屋前轉售,而當時房子還沒交屋,但價格已經上漲一波,也因此短時間出售成功賺取價差。
第二次買房則以家庭需求為優先。梅以德表示,大約接近40歲時,由於小孩出生後,需要更大的空間,加上優先考量太太的工作地點在三重,因此決定搬到三重定居。
當時買房的考量完全由實用性出發,而非投資的角度。另外,為照顧家人,最後決定買兩戶在三重,一戶自己住、另一戶給父母住,樓上樓下可以互相照應。
價格判斷上,梅以德表示,首先會參考實價登錄,了解該區域近期的成交價格,確保不會買貴,其次是銀行鑑價,確認房價是否符合市場行情。
事實上,目前房價高漲,自備款的壓力也較大,尤其央行對房貸有所限制,年輕人可能會更傾向於購買預售屋。不過,現在預售屋價格通常反應了未來的空間,選擇時需要慎重考量。
另外,市場上不少人擔憂少子化、空屋率升高會導致房價下跌,但優質地段的物件仍然具備增值潛力。梅以德歸納,選擇「好物件」的關鍵,主要考量:第一,地點。由於地段決定房價,核心地段、交通便利區域通常較具保值性;第二,建商品牌。現代購屋族對建商品牌更為重視,許多人會上網查詢建商的過往評價、施工品質等;第三,住戶素質。購屋時,應觀察社區住戶的素質,避免選擇住戶過於複雜的社區;第四,社區管委會。社區管委會的品質,影響維護等各方面社區相關的管理;第五,建築工法與隔音。其中,高樓層雖然視野較佳,但隔音、樓板厚度、管線維護等因素也建議納入考量。
梅以德給年輕人的建議為,買房是必要的,越早開始越好,若資金有限,可考慮預售屋,並選擇蛋白區域,如此一來,可以先有房、再換屋;而重劃區也有較佳潛力,但價格也相對較高。若以投資為目的買房,首選蛋黃區,主因需求穩定,保值性較高。
FB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