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價不只看地段、「公設外表」也很重要!房仲:大廳破舊不會吸引人

你以為房價只看地段?錯了,社區的管理水準,也是參考值之一。
走進一個社區,不用多說,看幾個細節就知道這社區有沒有在「經營」:
1.外牆有沒有剝落、植栽是不是枯掉?2.資源回收室有沒有發臭、電梯口地板乾不乾淨?
3.公設是不是閒置到長蜘蛛網?
這些表面功夫,其實就是住戶共識的體現。因為共識不夠,連換顆燈泡都可以吵三天。你說這樣的社區,買方會有想像嗎?
社區不是不會老,但能不能保值,就看會不會保養,買房的人在乎的不是「多新」,而是「這裡住起來有未來感嗎?」
問題來了,社區要做點改善,最怕的不是沒錢,而是住久的鄰居一句:我覺得沒差啊。
要修水池、換電梯、整大廳,馬上被打槍,因為他們早就習慣了,但你想賣房或你是新住戶,看到這樣的公共空間,你敢說不扣分?
所以說,社區的底子,是一開始就要打好。
有些建商在交屋時就定好規則:
車位後面不准放東西梯間不准擺鞋子雜物
前陽台禁止曬衣服
看起來嚴,但時間久了住戶也會習慣,這就是文化,這就是社區的「風格」。
要讓社區有未來,從第一屆管委會開始就要有SOP跟紀律,規矩立得早,以後比較不會扯來扯去。
當管理有共識、住戶有凝聚力,這社區就有價值,不只是價格,更是住起來的舒適與尊嚴。
你想讓房子保值,不只是買好地段,還得選一個有「社區文化」的好社區。管理好、共識強,就是最實在的「無形資產」。
◎本文內容已獲台南房地產不告訴你的事授權,原文出處於此;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。
FB留言